各大学团队可由校方安排协助和地方政府合作,选择适切基地,安排田调及了解地方特色与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乡村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如何走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激活乡村资源,再现和再造乡村价值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这些闲置资源确定了发展新方向。
于此背景下,第三届乡村振兴国际联合毕业设计竞赛围绕“村落激活及资源整合”为主题开展。
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口的退出速度、文化的流失、经济的弱化不断加速,影响着封闭的传统农村社会,农村的人、资本、土地等发展因素正在加速消弭,导致了农村功能空间失衡、生态空间碎片化、生产空间侵占、村庄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农村从被动接受城市辐射发展转变为振兴的主体,城乡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乡村振兴需要激活要素、激活产业、激活主体、激活文化,运用新技术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振兴确保乡村振兴,发扬具有文化、生态环境等特色资源的传统村落,充分激发传统村落活力,整合资源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本次竞赛题目与功能自定,但需呼应乡镇现状、场地环境与地域文化,并对可实施性有合理化考虑。参赛者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价值、资源环境禀赋和空间格局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经济生产关系,并将引进新科技、挖掘地域特色等手段要素相结合,形成支柱产业,促进村落产业发展,传承村落文化,延续村落空间特色,提升村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使传统村落良性循环发展。
参赛者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保护山水风貌风光等自然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应根据村庄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结构,恢复生态格局和结构,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田园景观,充分保留乡村特色。充分利用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为重点,保护和恢复传统村落的原有景观风貌,保持村落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生产景观、居住景观和建筑景观得到充分还原,形成多元化的立体村落景观。关注房屋改善、道路系统修复、风貌和环境改造,营造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村落环境。
参赛者应重视激活传统村落经济的内生动力,注重传统村落产业的振兴发展,深挖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激活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鼓励第二产业,建设三产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农业产业覆盖,包括但不限于旅游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村落经济新业态,全面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传统村落文化旨在恢复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技艺、传承传统节日、保存和展示民俗文化等,为激活其他元素活化提供独特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文化的活化,必然涉及到传统村落的诸多元素,将文化置于特定的村落环境中,促进村落与文化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