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M123 于 2025-7-20 22:56 编辑
本设计聚焦于山地建筑设计中高差地形的适应性策略,系统分析不同坡度条件下建筑地基造型的技术特点,并以公园背景下的小坡度山地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植物文献阅读馆设计为例,其作为植物保护、科普教育与景观体验的重要载体,空间设计需兼顾自然生态与人文体验,探索传统封闭型文化建筑向开放公共空间的转型路径。在丘陵或浅山地带,地形高差成为塑造空间层次与体验感的重要因素。借鉴中国传统及现代“山地建筑”设计理念,并结合植物园功能需求进行文献调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当下山地环境中的公共建筑设计发展模式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参考。场地的自然地形高差为建筑提供了天然的舞台。本次设计通过五个错落分布的立方体块,模拟芙蓉花瓣层叠舒展的形态,使建筑在不同视角下呈现多样的轮廓。游客穿行于园区时,随着视点的移动,建筑形体亦随之变化,时而轻盈悬浮,时而沉稳落地,形成步移景异的动态体验。这种非对称的布局不仅呼应了自然地貌的起伏,更打破了传统文献馆的封闭感,让建筑与环境形成有机互动同时带给游客交互式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