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网络结构演变与弹性分析——以长沙市为例

2025-06-10 发布
首页 / 毕业论文 17 0 0

湛竣翔

积分:1

私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中建筑密度和人口数量都显著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因此引发了如环境污染、绿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和优化城市生态网络,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长沙市中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都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Anaconda、MSPA、Linkage Mapper等软件与平台进行分析,探究生态网络的识别与演变,并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探讨长沙市都市区生态网络动态变化,并对生态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了2000年、2010年与2020年的Landsat卫星图像,分析提取研究区域内生态指标(包括湿度指数WET、绿度指数NDVI、干度指数NDBSI和热度指数LST)。基于ArcGIS计算生态遥感指数(RSEI),并结合MSPA分析来识别生态源。结果表明,2000年至2020年期间,生态源地数量从118个减少到106个,总面积减少了213.73km2。源地受城市发展扩张影响较大,呈现“边缘集聚-中心空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构建了生态阻力面模型,结果显示高阻力值区域与都市区中部的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相吻合。
(2)基于电路理论的Linkage Mapper模块提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廊道,数量分别为286、276和261条。运用重力模型将生态廊道分为高重要廊道、一般重要廊道和一般廊道。结果表明,生态廊道总长度增加267km,并且高重要廊道数量占比提升8.05%。生态夹点分布逐年扩大,用地类型主要由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构成,并且林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占比逐年增加。障碍点主要由耕地和建设用地组成,从2000年到2010年,生态障碍点的分布和面积显著减少。生态网络分析表明,2000年至2020年间,长沙市都市区生态网络拓扑结构复杂程度仍保持相对稳定。
(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生态网络拓扑模型,并通过相关分析指标对拓扑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至2020年点权、紧密中心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网络结构趋于区域分散化,高连通性节点影响力减弱。2000年生态网络平均度值最高,并且度分布更为集中。在鲁棒性分析的随机攻击场景下,2000到2020年整体弹性变化整体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当节点去除率均超过30%时,整体弹性下降幅度逐渐增大。三个年份弹性阈值分别为58.47、59.65、60.38%,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确定性攻击场景下,网络整体弹性呈现“快速下降-逐渐平缓-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网络弹性阈值分别为34、42、43%,呈现上升趋势,这与随机攻击场景结果一致。重要节点数占总节点数的比重分别为38.14、42.99、42.45%,其中2020年极为重要的节点数最多。重要生态节点在研究区呈现三个组团的分布模式,并且节点重要性逐渐从都市区东北部向西南方向转移。
(4)以提升生态网络抗击毁能力为导向,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具体措施包括建立200m生态源地缓冲区、增加城市绿地踏脚石,并对各生态网络要素分别设置分级保护策略。优化后重新识别生态网络要素,并对优化后生态网络进行再评估。生态网络结构弹性值与整体弹性值分别提升0.023和0.027,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LADDLPM20250002122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湛竣翔.pdf (744.33 KB, 下载次数: 0)

使用道具 举报

湛竣翔

积分:1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