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城市理念的普及,步行友好型社区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国内外政策逐步强调步行系统的建设,社区微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通过小尺度、渐进式改造提升空间品质。同时,仿真模拟技术的发展为人群行为研究提供了科学工具,助力社区景观设计的精准化和人本化。目前老旧社区普遍存在公共空间功能单一、可达性不足、设施老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步行活动需求,亟需通过科学方法识别空间使用矛盾,优化景观设计,提升步行友好性。 本研究以步行友好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环境行为学和微更新理论为基础,构建“环境-行为”动态闭环优化框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与AnyLogic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沙市蒋家垅社区进行实证研究,模拟中老年、青年和儿童三类人群的步行行为特征。采用多智能体仿真技术,基于社会力模型模拟行人动态交互过程,通过量化分析揭示公共空间使用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技术实现层面,通过空间标记与逻辑建模方法,结合CAD导入与人工绘制构建三维社区模型,精准定义行人路径与行为规则,为仿真提供真实可靠的空间基础。同时,研究采用数据驱动设计理念,整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动态校准,确保仿真结果既符合理论预期,又能真实反映社区人群行为特征,从而为景观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公共空间使用呈现显著的年龄分层特征:中老年群体主要聚集在核心活动区(场地3),青年群体更倾向于使用交通节点周边空间(场地6),而儿童群体则主要活跃于邻近教育设施的场地(场地5)。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场地之间的衔接区域普遍存在人流密度过高现象,反映出当前空间布局在承载能力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的分龄化景观改造策略,包括嵌入式棋牌桌、沙池工坊、下沉广场等差异化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平衡各区域的空间负荷,还能显著提升不同年龄群体对场所的使用体验和吸引力,从而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价值。在理论层面,研究不仅为步行友好型社区微更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补充,更创新性地拓展了人群行为模拟技术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边界。在实践层面,通过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设计方法,为老旧社区更新提供了可操作的改造策略,直接助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激发社区活力。从技术价值来看,研究验证了仿真技术在公共空间优化中的有效性,其技术框架和方法论可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社区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更新向更科学、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步行人群模拟;老旧社区;微更新;景观改造;AnyLogic模型
LADDLPM20250002121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张佳慧.pdf
(868.51 KB, 下载次数: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