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韧性景观---“会呼吸的”巴溪洲

2023-07-26 发布
首页 / 毕业论文 1089 0 0

朱洲铖

积分:9

私信

1、引言
在讨论城市与乡村的韧性景观时,我们关注空间设计原则和生态环境营造较多,还有提升城市景观韧性、提升自然属性的技术途径也比较偏重[1]。国内很多城市韧性的在野化历时长,环境场地连通自然属性的在野性要求很高,在野化的成功案例极少,国内仍处于研究探索前期阶段。我们研究低干预、自愈性强、复活能力好的韧性景观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巴溪洲水上公园景观再生设计与策略研究,发现韧性景观不只是依靠韧性的生态要素,还需要人文、美学的基本要素。感知城乡景观带来美好生活时,人们对自然环境需求以自我为中心,应转变生态为中心。作为景观设计师更注意大众对韧性景观的认知培养,熟悉韧性景观变化且多样的在再生性景观知识,让大众参与生存环境的韧性景观建构过程。巴溪洲水上公园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为目的的韧性景观技术路径与场地实践经验,丰富城乡景观营造及生态环境下基于韧性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积累提供有意义的文献资料。
2、韧性景观:设计再生
2.1韧性景观概念
“韧性”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Resilio”,韧性景观其词义有两种含义:其一可理解为弹性景观,自然景观受外部攻击后可以反弹并恢复正常状态;其二含义是受自然灾害后不再反弹,自然生态环境受损严重但没有断裂。  
2.2设计--理想人居环境构思
韧性景观近年来在城乡景观建设中,“回归荒野”“自然情趣”“绿色循环”等概念被常常提及。韧性景观在实质内容、环境美学与生态功能上处处体现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相生,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相融,运用韧性景观元素打造城市舒适休闲环境,尊重自然植物自我生长,将自身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四季中更迭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韧性生长的环境来营造人们向往乡野、自然、趣味的生活景观[2]
2.3再生--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从近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至今,人类活动范围大幅度地增大,科学技术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的个性化也日益突出,人们对个性的追求也不断膨胀。发现自然的美,回归自然、感受和体验富有自然野趣特质的景观环境,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一种渴望。
3、韧性景观:设计的范式
3.1韧性景观范式是什么?
韧性景观元素由自然景观提炼而来,是对自然生境的“可持续性”体现,具有自然原始的特质[3]。在景观规划领域,“韧性”(Resilience)概念由自然科学的系统理论发展而来,设计依据自然生态系统景观弹性、自愈的科学范式,同时保持生态环境其自身的特色、功能和结构。
3.2审美的范式
韧性景观周期性动态生长过程,包含自然植物的生长、枯竭、雨水、洪水及后期维护(植被整理、地下水储量、水流及水位),以自然生态的循环方式展示生态价值观的另一种美学范式,可作为城市绿色空间中场所记忆或场景美学[4]
3.3环境的范式
韧性景观在地性生长,在城市边缘区、农村乡野区的造景时,既要复合人们视觉需求,也要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物种的在地性栖息起到一定作用。景观设计师在场地进行对自然荒野形态的模拟,对原有野趣的的区域要做适当保留或微改造。
3.4自愈的范式
   在韧性景观技术介入的视角下,以人工干预的手段对受损的景观系统进行修补和改造,建立适应于植物生存和恢复的环境,以植物多样化促生物多样化,保证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通过技术低干预达到优化自然环境的生物自愈与再生作用,这一措施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5]
[size=16.0000pt]4、巴溪洲的湘江故事
4.1巴溪洲背景
巴溪洲位于长沙岳麓区南部坪塘街道,从长沙湘江猴子石大桥驱车往南大约8公里,便到了巴溪洲[6],面积大概是1200多亩。巴溪洲未开发前生态环境优美,远远望去一大片纯洁的绿浪并时有水鸟在河滩嬉戏捕食。 洲岛北面是绿树丛林、群莺飞舞;南头银白的 沙滩吻着湘水碧波,还有那羞答答的野花、青 葱葱的野菜、绿油油的小草。清风吹来,摆弄 着妩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河流两岸的城市人们 在青山绿水间嬉戏,在满天星斗下休闲,摘一把野菜、采几朵小花搭个帐篷,体验下小岛上无人打扰的生活。岛上有生长茂密的植物和动 物,从河岸眺望俨然就是一带狭长的生态绿道。岛上自然的生长着意大利枫杨、葎草、芦苇、 蒲耳根、蓟草等。
file:///C:/Users/86188/AppData/Local/Temp/ksohtml69128/wps1.png
1 巴溪洲芦苇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4.2设计构思
巴溪洲的景观设计,我们保留了更多自然的部分。有别于城市公园“不含杂”、“单纯”、“干净”,巴溪洲是“含杂且纯粹”——让天然的、人工的,丰富多样的景观生态因子互相交织融合[7]。城市化的进程终究不可逆转,人们对精神产品的追求,对自然美的向往不断提高。巴溪洲的神秘面纱终于得以揭开,但机器的架设、土地的开挖开始给这里的 景观原貌带来了改变。生态型的绿洲逐渐向水上公园转变,素颜的面孔要开始面 临着细致的打扮。 湘江流域长沙段水质整治及文旅建设大背景下,湘江流域长沙段规划了“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条航道、多个码头”的旅游空间模式。湘江长沙段分三个旅游景观分区(橘子洲、兴马洲、月亮岛),以湘江为纽带联成一个完整的水上旅游体系。规划层面将巴溪洲划归与兴马洲“山岛沙滩自然风光及水上体育活动”的景观功能区, 希望能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为目的,以“自然水系体验和户外乡野生存”的生态型洲岛作为功能定位[8]
file:///C:/Users/86188/AppData/Local/Temp/ksohtml69128/wps2.png
2 巴溪洲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4.3再生计划
4.3.1 植物再生计划
不去惊扰一草一木,保持原有生境群落结构 场地改造前自然生长着大片意大利枫杨、芦苇、菰、南荻、葎草、蒲耳根、蓟草等植物,在原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上层 乔木结构增加水杉林、竹林、银杏林、柳树、桃花等基础树种;道路两厢、草坡增加沿阶草、麦冬、葱兰。蜘蛛兰、大花萱草、 山茶、杜鹃、栀子花、旱伞草、灯芯草等花灌木。  
file:///C:/Users/86188/AppData/Local/Temp/ksohtml69128/wps3.jpg  file:///C:/Users/86188/AppData/Local/Temp/ksohtml69128/wps4.png
3 巴溪洲花镜                            图 4 巴溪洲花镜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4.3.2 生物再生计划
巴溪洲野生动物生境不被破坏,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保留原有生态安全格局,巴溪洲与湘江的水陆生态交错带,往往洲与江水的交界处是野生动物生活和植物生长最活跃的边界地方,增加了河流区、 浅水区、泥沼区、湿地岛屿、高地的生物边界生态链及生态群落。生态湿地区的整体设计以植物季节性生长与气候变化性生存为主,提高植物存活概率和季相变化,选用乡土树种、本地石材营造乡土属性的自然生态湿地环境,有利于野生动物作为生活栖息首选,提高巴溪洲洲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湿地列岛为候鸟、鱼类、两栖动物和益虫等物种提供了食物、筑巢场所和栖息场所[9]。一个健康的湿地系统创造出富有活力的野生生态社区。
[size=16.0000pt]5、巴溪洲的设计再生
5.1大地再生
巴溪洲的景观充分利用韧性作用,对容器、沼泽池最大化的收集雨水,在生态湿地、生态蓄水塘、生态调节池净化水体区域,整个洲岛内水循环自给自足。充分利用建筑结构作用提高雨水收集,满足洲岛内厕所用水和绿化养护浇灌用水[10],绿色屋顶(收集雨水回用于农业浇灌)和雨水花园 (将雨水回收用于景观用水,以减少地表水污染)。巴溪洲营造的自然生境景观,利用植物及其根系的储水蓄水功能,形成以密林高低→水陆边界→沼泽湿地→河流的低干预水循环模式[11],巴溪洲的土壤真正得到保护和再生。
file:///C:/Users/86188/AppData/Local/Temp/ksohtml69128/wps5.png
5 巴溪洲雨水收集自然分布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5.2时间再生
巴溪洲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河流枯的水期、丰水期期。巴溪洲“绿色手指”为水生植物覆盖湿润的泥沼,为植物提供生长必须水分;在河流丰水期,河流通过护案流入“绿色手指”,水生植物生长在被浅浅的河水覆盖的泥沼中[11]。在韧性景观水陆生态交界处,自然生态系统的野生动植物生长生活最为活跃[12]“湿地群岛”和“湿地绿色手指”蜿蜒迂回形态不仅创造了韧性景观优美的湿地边界,增加了洲岛与整个周边的河流区、浅水区、泥沼区、湿地岛屿区、各个边界区的季节性生态群落自然生活生长。[13]
5.3感官再生
巴溪州感官再生遵循视觉形态美学的基本规律,从整体环境到局部分区,无论是大到洲岛整体景观,还是小到一个环境小品,设计的构成要素满足线条、色彩、机理、质感、比例、尺度等视觉要素,强调其与环境及场所的统一。从生态美学角度看韧性景观的恢复与再生,首先是符合我们视觉效果,人类的审美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独特性,从大众审美达成的景观视觉,在设计中用艺术形态表现独特性,大众感官会提高记忆模式,受损的景观通过形态还原和视觉更新的手段恢复达到生态美学提升[14],即自然形态的再生,由此城市景观意象的完整和文脉的延续更符合自然属性生长,具有人与自然共生、共赏的最美环境。
5.4文化再生
一个城市的历史以各种形式串联起我们的记忆,有各种史记资料保存至今的大事件,有城市历史变迁保护良好的重要大场景,城市的记忆在某种契机下被唤醒时,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便油然而生[15]。巴溪州水塑沙洲,营造了青山绿水的人间仙境;白若霜雪,长如米粒的白沙,展现了长沙如诗如画的渊源历史。夕阳西下的映山红,象征红色基因生根大地,体现三湘将士们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蒹葭芳草,隐喻文人笔客对湖湘山水眷恋;丝竹传情,映衬湘女多情与淳朴的真性情。
file:///C:/Users/86188/AppData/Local/Temp/ksohtml69128/wps6.png
6 巴溪洲黄昏风景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5.5生态再生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自然做功,湘江两岸有大量堆积的木材,这些木材是被洪水冲击到岛屿及岸边的。巧妙的运用这些自然馈赠的木材,将它们用作生态护岸或是奇异的小品景观[16]。这些木材在河道中起着重要作用,能稳固河岸,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为引导洲岛边界水流进入河道,保护湿地东部边缘的草地区域放置多个大型木桩,减少水流对河岸边界冲击以较少损害。南部湿地也利用好这些木材,融入湿地修复,为湿地上建造景观构造提供重要的基础结构材料[17]。废材重置与再用,利用洲岛自然材料景观营造,是生态修复再生的重要表现形式。
file:///C:/Users/86188/AppData/Local/Temp/ksohtml69128/wps7.png
7 巴溪洲湿地景观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size=16.0000pt]6、结语--城市遗忘的世外桃源
国内很多城市建有成千上百公顷的生态湿地景观项目,巴溪洲在宽广的湘江之上,仅仅5公顷的水上公园湿地片区只是一个小点。设计初衷给了它人性的关怀,利用韧性改造巴溪洲原有景观,呈现出东方生态美学景观效果,自然生态低干预建设发挥出强大的功能,巴溪洲对整个湘江流域和长沙城市景观记忆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价值。湘江之上小小绿洲得到我们人类的保护与尊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自然之美向世人展现。三湘大地本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之地,巴溪洲低干预下建设成果,是大自然无以复制的天然去雕饰之美。 韧性设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是自然和人工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18]。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从形式上实现景观的再生,从生态策略上发现生态美,展现生态美,更从历史人文形态挖掘场所精神,最终实现景观韧性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亚晨.低干预环境下城市公园设计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谭智慧.低干预景观的设计实践探讨--以湘江新区巴溪洲水上乐园为例[J].低碳世界 2015,19:31-32
[3]刘福智.城市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及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4]韩伟.大城市与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发展及保护策略研究——以青岛崂山 王哥庄、北宅、沙子口登瀛片区为例 [D].青岛理工大学,2011
[5]卡特琳娜·巴克安琪·施托克曼田乐;王胤瑜李欣.韧性设计:重新连接人和环境[J]. 景观设计学(英文) 2018,416-33
[6]汤照照汤斗斗夏依宁.长沙市湘江水上旅游规划的研究[J].四川建材 2009,1114-118
[7]张菲.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中的再生设计探究[J].美术大观 2016,12:116-117
[8]杨宇锋.城市人工湿地环境野趣景观元素的运用——以郑州九曲莲湖公园设计为例 [D].华中科技大学,2017
[9]王敏.现代生活方式与城市街旁绿地系统演变研究[D].湖南大学,2007
[10]易涛.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形象相关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11]王长富.“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古建筑空间分析对城市再生景观空间新探[D]. 南昌大学,2010
[12]孟倩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巴溪洲公园为例[J].工业设计 2018,7:91-92
[13]侯雁.城市防灾公园韧性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14]戴伟;孙一民;·迈尔;塔聂·巴顷.气候变化下的三角洲城市韧性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 2017,12:26-34[15] 曹逸希.韧性城市理念下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规划策略[J].陕西水利 2020,5:220-221+224 [16]熊云雷.南昌市园林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D].南昌航空大学,2018 [18]陈惟刚.中国城市韧性时空演变与提升路径研究[D]. 南华大学,2020

2023园冶杯大学生论文国际竞赛韧性景观会呼吸的巴溪洲.pdf

822.58 KB, 下载次数: 0

使用道具 举报

朱洲铖

积分:9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