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云深不知处—— 基于云顶茶文化聚落的度假试验区设计

2023-07-24 发布
首页 / 主题竞赛 659 0 0

zxj

积分:6

私信

[摘  要]
       景迈山是中外闻名的茶文化名山,其是茶文化吸引了诸多慕名前来的茶客,也为景迈山区域的居民塑造的得天独厚的独特自然景观。在度假旅游兴盛发展的当下,景迈山因其浓郁的文化与民俗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然而景迈山区域的度假旅游开发则呈现出业态单一的问题。本次设计用地90亩,而开发商却有近2000亩开发用地。在进行综合调研之后,我们发现景迈山区域亟需一片办公度假酒店与可售物业的试验田,来将各类设计策略与产品策略落地,以观成效。本次设计用地的最大特色就是云海景观与茶文化氛围,因此,在这片试验田上,我们将开展对于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融合的度假度假试验区设计。

[关键词] 试验区;景迈山;布朗族;云海;茶文化

一、前言
       景迈山因其大量出产普洱茶而久负盛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结构变化,度假旅游市场将更多的目光投诸于中国西南区域这片神秘的山脉中。其是茶文化不仅吸引了诸多慕名前来的茶客,还因其独特的山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次的度假试验区设计,将牢牢把握地域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这一主抓手,使用当地布朗族村寨的组织方式,将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组织在一起,塑造一个无论是精神逻辑层面还是物理形态层面都高度契合当地传统民俗村寨的度假试验区设计。
       本次设计受疫情影响,未能到现场实地调研,我们查阅了大量论文与书籍,从字里行间逐步还原了景迈山区域的神秘民俗风貌与独特自然景观。


二、研究背景
2.1关于度假与旅游辨析
       广义上说,度假是旅游的一种类型。而以当下市场主导行业的大环境为背景而论,“旅游”是针对全年龄段各类人群的服务行业,而度假则是针对与上班族或精英白领的一种度过假期并恢复活力的旅游产品。
       目下所谓的旅游,是一个特色资源高度整合、由大数据支撑、精确定位人群的服务行业。旅游从业者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了各类旅游产品,以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需求。包括研学游、沉浸体验游、生态旅游、名胜旅游、购物旅游、度假等。度假作为后起的旅游形式,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迅速风靡全球。从内容上细分,度假旅游这一旅游形式所要寻求涵盖的要素较多,但总体上不能缺少“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基本元素。以事实结果为导向来分析,度假区大多拥有完善的服务设备,于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处择址,具有一定的疗养效果。此外,随着近年来 4G、5G 商用的普及与线上办公技术的发展,度假区完全可以在密林深处满足商务人士的办公需求。同时,随着市场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专业化,旅游度假区所提供的服务也朝着精益求精的方向发展。这样一种“硬件换代”、“软件更新”的运作模式,势必将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度假旅游市场长效发展。
       而旅游市场迭代与度假需求更新的因势利导则促使市场着力点细分。从市场消费者的普遍印象来分析,旅游通常是固定的先行流程、而度假则是以目的地为导向的流程。从旅居环境来说,旅游通常下榻于城市中的连锁酒店或快捷酒店、而度假则会精心挑选目的地附近的度假区,诚如上文所说,相较于城市快捷酒店,这类居住环境更能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旅居体验。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分析,旅游通常是浮于观感的流程式游览,是动态而纷扰的、而度假则是沉浸式的生活体验,是静态而闲适的。
2.2度假旅游市场发展沿革
       度假旅游行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时期的执政官们为了安抚民心,在罗马城内择址修建了高大的卡拉卡拉大浴场,不仅使用拱顶体系使大浴场的空间达到前所未有的恢弘壮阔,而且精巧地将各类行为活动流线分类组织。大浴场为罗马公民带来了温泉、辩论、演奏、摔跤,但也为罗马带来了暴食、色欲与懒惰。在罗马执政官的帝国瓦解之后,大浴场中的度假旅游行为也烟消云散了。此后,西方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瘟疫或战乱的困扰,旅游度假这类出行方式沉寂到近代才复苏。近代,美国的卡茨基尔山度假区形成之后,现代度假旅行方式逐渐成形,海外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度假区,例如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法国的蓝色海岸等,这一时期的度假区多为自然环境型度假区,以海滩、日光等自然环境风光为最大卖点。而随着国外资本市场的扩张,又出现了瑞典拉普兰滑雪度假区等一批以体育运动的度假区。见年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度假旅游市场出现了一批以地区特色民俗风情为卖点的新型度假区,例如泰国的清迈长美度假区和希腊的圣托利亚度假区。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度假区的发展历程整合为温泉型萌芽、自然风光型定型、民俗风情型兴盛的发展历程。

三、行业与场地调研分析
3.1国内旅游度假区发展与国内顶尖旅游度假酒店分析
       虽然中国在唐朝就出现了诸如“曲江风景区”等城市里的风景区,在1893年就建立了北戴河老别墅群,但是度假旅游市场的形成是等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初见的。1992年以亚龙湾度假区为代表,国家批准成立了一批国际旅游度假区。在2015年,以重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为代表,成立了第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此后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别又新增了两批旅游度假区。特别是在这两批新增度假区内,有相当大一部分比重被民俗度假区所占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藏鲁朗小镇旅游度假区。新增度假旅游区的类型也暗合了国际度假市场发展的趋势。
       安缦酒店安缦度假酒店是一个有着独特发展方向的全球连锁酒店,位处于世界各个最美丽,最具历史特色,最迷人的景点。遍布 19 个国家的 33 个安缦,每一个都带给顾客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不仅与其基址的独特景观相关,还与其不计代价的设计紧密挂钩。从酒店的规划设计、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乃至运营设计,每一座安缦度假酒店都经历过精心打磨。
        中国的四座安缦酒店分别是和园旁的颐和安缦、西子湖畔的法云安缦、玉龙雪山脚下的大研安缦以及上海的养云安缦。这四所安缦度假酒店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场地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穿插着中国古典园林观法的旷奥兼用与曲折萦回,结合 kerry hill 与安缦的空间叙事,为每一位顾客都塑造了截然不同的空间观感。
而将安缦度假酒店的成功归结于一点,那便是其对场地资源无所不用其极的开发与利用。
3.2文化与民俗为目的地式度假再赋能研究
       现代主义建筑功能至上的金科玉律被文丘里、约翰逊等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领军人物拉下神坛之后,情感、历史、文化与传统再次被置于建筑空间中加以考虑。
       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一种 [ 概念 ] 存在于人脑中,其实是人们对其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而自然景观作为一种直观的感官冲击,其对于人情感的影响,在深度与时间跨度上是很难与历史文化传统相较的。基于此,越来越多的风景度假区开始深挖场域的人文历史与民俗风情,也有越来越多的度假品牌、度假产品将视线聚焦于特色民俗区域。
3.3云南度假酒店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选取六家云南各个地区的度假酒店进行分析。在地域分布上,这六家酒主要分布在民族文化旅游区,例如西双版纳、香格里拉与丽江、大理古城。这些区域所占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得天独厚且独树一帜的。
       这六家酒店对于资源利用的核心开发逻辑是 [ 双全手 ],即在追求得天独厚自然景观的同时,深挖场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民俗的建筑外观、空间形式与生活方式来打造独特的度假体验。而这样的 [ 双全手 ] 开发逻辑,也暗合了上文利用文化与民俗为目的地式度假再赋能的产品开发策略。
       以仁安悦榕庄为例,其建筑外观并未使用张扬、个性的造型手法,而是模仿了当地的藏族农舍,使得酒店建筑很好的融合进了地域景观。在内部空间的塑造上,使用了大量的藏族文化元素与藏族倾好的装饰配色,将火塘功能保留并精心设计了室
       内的火塘功能。结合精心打磨的景观设计,在皑皑雪山的映衬与潺潺溪流的洗礼中,让旅客在仁安悦榕庄能沉浸式地体验香格里拉独特的藏族民俗风情与飘渺地貌风景的神奇魔力,揭开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香格里拉神秘的面纱。
       而将目光聚焦在景迈山周围,目前景迈山最具特色的度假酒店是静脉柏联精品酒店。其最大的卖点是将拉枯文化、茶文化与现代的生活质量有机结合,以期打造自然原生态的茶园生活。
首先,柏联酒店在整体的建筑设计上紧紧贴合景迈山区域的场所精神,以茶文化为核心,依托自然地貌,打造自然原生态的茶园生活。建筑空间内糅合了民族文化、茶院生活、园林观法与现代的生活质量,为旅客打造舒适且独特的度假生活。其次,柏联酒店公共区域采用集中式布局,首层顺应山地地势顺坡而下产生吊层空间。布置观云餐厅、日落餐吧、普洱茶 SPA 等特色空间。流线组织合理,动静分区,加上隐匿处理的后勤流线,旅行者在酒店内能感受到四处皆景的茶田野趣。再次,柏联酒店的体量控制在三层及以下,立面上多使用当地传统民居中的披檐、坡屋顶、歇山屋面、攒尖等屋顶形式,将少数民族民俗元素与现代的生活方式进行融合。石径、白墙、木板、草顶与瓦顶和谐地在画面中进行组合。最后,在客房设计上,柏联酒店客房共 18 间。除套房外,客房位于酒店茶园之中的 8 栋客房别墅内。客房区繁茂植被,茶园小径为这处幽静之居营造了几许私密与天然的味道。这处以古朴自然取胜的居所没有过多装饰,宾客可于其间赏景小憩,看茶农劳作悟杯中香蕴。
       对于度假酒店的调研学习涉及了云南省内的 6 间度假酒店与场地周围的景迈柏联酒店。调研情况相对全面,能反映云南省内的度假旅行酒店现状。
       总的来说,云南民俗度假区开发确是走在全国前列,在旅居生活方式与民俗特色融合和区域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开发上呈现出鲜活的活力。但是在区域资源整合、多业态协同发展与区域协同开发上缺少整体性。各度假酒店品牌在云南旅游环线上百花齐放,但大多都是“各开各花”。特别是在景迈山的度假旅游资源开发上,缺少可售物业业态,度假旅游产品单一是目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景迈山区域引入更多度假产品、将更多茶田、茶农组织在度假旅游产业中有助于当地茶文化产业产品文化塑造、促进当地茶文化产业良性发展。
3.3景迈山场地自然与人文条件调研
       景迈山素有“世界茶树博物馆”之称,其核心景区为芒景风景区内的万亩千年古茶园。北接普洱绿色三角洲,东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周边聚居着布朗、拉祜、哈尼、傣、佤等少数民族。
       气候上,景迈山所在的普洱市气候温和,普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它的方向大致主导冬季是东北风,夏季是西南风。即便是 7、8 月份,最高气温也不会超过 30℃。属于典型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型气候。景迈山附近全年大部分时间平均湿度在 75% 上下浮动,而湿度的增加会加速茶的陈化,茶多酚含量下降。在贮藏普洱茶时,应控制湿度在 75% 以下,因此景迈山是普洱茶仓储的天然茶仓。
       场地周围主要民族为布朗族,其多于深山密林中建寨,崇拜图腾,在村寨中心建立寨心。景迈山山地高差起伏大、民族文化与茶文化丰富、在这些客观条件的多重作用下,其传统民居多为两层干栏式建筑。为了适应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该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呈现出坡度大、屋檐宽、重檐或歇山的特征。这种屋面形式利于通风、减少得热、加速散热。风多雨季节来临时,降水在屋面上沿着屋顶与宽檐流动,最后汇聚形成径流。这样以来,歇山屋面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与建筑使用空间直接接触,避免因为湿度过高造成的建筑人居环境恶化与建筑结构老化。当地的干栏式建筑底层架空,楼上室内筑有火塘,烟火终年不断。

四、问题、目标及需求提出
       本次毕业设计用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惠民镇旁边,项目为文化旅游酒店项目,功能复杂。项目用地紧临惠民镇,城镇风貌和环境较差,项目用地为较复杂的山坡地,周边自然环境资源较好,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交通体系。由于项目场地山地,且变化较多,设计难度比较大,但同也为设计提供了很多的发挥空间。
       本项目是以景迈山独特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为背景的项目。需要充分反映当地自然及文化,打造与自然人文环境共生共赢的高端文化旅游项目。同时需要客观反映旅行、居住的时代特点。同时,作为毕业设计项目,需要有如下两个点体现,首先是通过感受、探索及分析而形成 “设计概念”的过程;其次是设计概念贯穿方案设计全程的探索。回溯本次设计的目的,将会归于训练、多维度思考能力及探寻更系统的设计逻辑能力。通过项目充分了解多维度因子对设计的影响,特别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城市空间空间等维度;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间、文化等的学习、分析和研究,逐渐感受及认知项目特点,形成有逻辑的设计程序、设计语言及设计概念,最终发展为成熟的设计方案。
       规划用地红线范围约60000㎡(90亩),计容总建筑面积约20000㎡。项目主要功能设置要求有国际旅行办公酒店和可售物业两部分。国际旅行办公酒店总面积约6000㎡,其中主要公共空间、酒店行政办公、其他设备及辅助用房,所有功能策划按需布置。其中公共空间包括接待前区、大堂、茶文化体验馆、共享办公、全日制餐厅及其配套、咖啡酒吧、健身、室外泳池和茶亭。可售物业部分总面积约14000㎡,其中包括高端低层住宅、配套商业与储茶仓库。高端低层住宅面积约10000㎡,根据需求设计至少2个户型;配套商业面积约为1000㎡;储茶仓库面积约为3000㎡,根据需求设计可售最小单元。

五、策略提出与概念编织
       聚落,在《大百科》中的定义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它不仅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从最早的原始部落开始回溯,以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为例,姜寨遗址中的建筑以若干组团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每一组团的中心都是一座“大房子”。大房子代表了氏族社会核心凝聚力的物化载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聚落组织形式开始分化,时至今日,击落仍然可以大致分为亲缘性聚落与地缘性聚落。亲缘性聚落的代表是湖南省岳阳市的张谷英村。张谷英带领其族人在村中繁衍生息,聚落建筑肌理形成了以宗祠为中心的聚落布局形式。地缘性聚落的代表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丁村,丁村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上千年的辛勤劳作中形成了如今以戏台为聚落的中心,沿汾水东岸布置聚落建筑的村落格局。除地缘、亲缘性聚落意外,还可以将近代之前的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以云南维西同乐村为例,村中主要人口是傈僳族,建筑沿着复杂的山势排布,形成错落有致,乱中有序的独特聚落风貌。而中国古代的城市聚落则是以封建权力的来源——皇帝为中心,无论是曹魏邺城、唐长安城或是北宋东京,都呈现出择中立宫的特征。因此,当我们以共性分析的方式去分析聚落形态,会发现聚落的中心、或者说是将聚落凝聚在一起的核心,无非是宗祠、戏台或宫城。而在景迈山场地周围的村落,更是体现了这一点。翁基布朗族村寨的中心有一座想要奇特的图腾,被称作为“寨心”。人无心则死,寨无心则散。寨心被视为将村寨凝聚在一起的、至高无上的精神力量。
       因此,我们希望在场地内,依托民俗度假的优势,将当地传统村寨的组织形式迁移到场地内部的建筑组织与度假产品运营中去。结合景迈山特有的云海景观与茶文化氛围,打造一个云顶的茶文化聚落。与前文提到的聚落不同,人为打造的度假聚落并非亲缘性聚落,也非地缘性聚落,而是由茶文化这一精神纽带联系的定向人群的偶发聚落。
       当地聚落在深山密林中建立村寨,自然需要和谐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景迈山有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当地村寨周围的植被除了别处村寨常见的地域性植物以外,还分布着大量的茶树、茶田。聚落呈现出以寨心为核心,村寨居住建筑环绕寨心、茶田环绕村寨,而茶林又环绕茶田的多层嵌套式地域景观。而在村寨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织上,空间平面以火塘为中心,火塘周边为活动空间,以会客交谈为主,居住空间作为较私密的空间分布在活动空间周边,而建筑周边则为自然环境;根据这一思考,云顶的茶文化聚落可以将公共空间作为中心,其起到联系场地上的商业住宅和酒店,同时又作为未开发的家斯密地块设想的木屋小镇和商业小镇的中心。而将这两套嵌套式空间进行拼合之后,将形成“间、栋、院、街巷、聚落、自然”的空间组织秩序。
       景迈山区域的度假旅游业态形式较为单一,基本只有酒店业态,而可售物业作为适合中长期度假的业态形式,在当地仍属空白。本次设计的场地面积为90亩,而开发商在景迈山区域预计建设用地达到了2000亩之多。因此,如此大数量、大体量的建设活动亟需一块建设试验田来验证可售物业的开发模式。因此,本次设计的基调则是基于云顶茶文化聚落的度假实验区设计。

六、规划设计
       由于场地内地形复杂,地块不规则,我们将场地划分为若干个10米×10米大小的网格,对每个网格的日照、坡度、景观等要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使用空间的需求进行加权计算。以求得出适合进行对应空间建设的区域。最后,在方案设计上,我们将场地内的原有道路予以保留,主要南北向道路两个布置低层住宅,并沿街设置配套商业空间。在场地南侧设置办公酒店,在场地东北侧被外部道路贯穿的区域设置能够起到储藏茶叶和加工体验功能的茶仓工坊。原场地内的乱挖地上进行底层架空停车、屋面覆土复植的组织策略,将乱掘地变为立体公园,成为云顶茶文化聚落的“寨心”和交通枢纽,变废为宝。在每一个组团的组织过程中,设置公共空间作为每一组团的核心,将每一组团松紧有致地组合在一起。
       由于度假试验区的设计基调,在低层住宅的组织上,我们根据不同地势地形与景观资源的差异,拟定在场地内建设四种户型的低层住宅。首先是面向惠民镇的茶院住宅,因其景观朝向不佳,可以使用庭院进行视觉景观补偿。其次是设置在场地北部的临崖住宅,那里地势陡峻,面向茶田山谷,可以依托其陡峭的山势建设临崖住宅。再次是场地中部的山房,面向东南,能享受云海景观,亦可保证良好的日照朝向,且坡度均匀、地形地势走向规律。最后是山头的云顶宅院,单体建筑面积大、规格高且数量少。

七、分区设计
       本文将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以低层住宅的茶院和山房以及办公酒店部分为主进行讨论。
7.1低层住宅茶院住宅组团
       低层住宅的茶院住宅组团选址于场地内部山脊西侧的西南向山坡,面向景迈山与惠民镇方向。场地坡度15°-20°之间,地被情况复杂,自北向南呈现出树林——茶田——树林的地被肌理。基于云顶茶文化聚落的设计理念,我们尽可能保留台地茶田区域,在其中设置茶田步道,两侧树林则各设置五栋独栋住宅。不同高差上的住宅单体通过茶田步道消解高差,营造出人行茶田、房掩密林的意境。
       单体建筑层数为三层,建筑高度13.8米(以檐口与屋脊垂直距离中心点距离地面高度计算),首层顺应场地地形,设置庭院空间,院内种植一棵4月成熟的果树。每当春茶成熟时,主人可以在茶田体验采摘,亦可在院内品茗、摘果。首层设置客厅、餐厅、厨房等家庭公共空间,空间全部围绕庭院布置,面向庭院开敞,塑造内聚型的空间动势,也契合聚落的空间组织秩序,以“间”围合成“院”。二层控件设置两间卧室与一间三分离洗手间。每一间卧室都附带朝向南向或者西南向的阳台,面向景迈山景观与院内景观。  
       室内空间的氛围营造上,依托景迈山区域独特的民俗文化,多使用木材进行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当地的地域景观从自然延续到建筑组团、再渗透进室内空间。室内空间还化用当地村寨当中出现过的格栅、纹样,结合一芽两叶图腾组成格栅,划定空间。
7.2低层住宅山房住宅组团
       低层住宅的山房住宅组团选址于场地中部的东嫩测坡向山地,坡度范围8-17°。但等高线坡度均匀,地势起伏规律。场地地被梓西南向东北呈现出茶林——茶田——茶林的地被肌理。基于云顶茶文化聚落的设计理念,我们沿着茶田部分设置了两台小姐地形地势高差的茶田步道,又在不同的高度上面蔓延出顺应等高线的栈道衔接建筑。沿坡地不值得两列建筑则呈现出交叉掩映于密林深处的建筑外部形式。
       单体建筑共有三层,二层入户。由于山房住宅组团东南向可以欣赏云海景观,因此建筑景观朝向的的空间全部打开,在入户层景观面一侧设置餐厅、茶台与客厅,将各类行为置于景观中。一层区域则设置娱乐活动空间,包括放映、麻将等娱乐活动,并且设置一个顺应地形的小庭院,面向山坡设置步道。顶层空间为主人卧室,在景观面全部朝向卧房、书房、浴缸打开的情况下,插入洄游动线的设计,将更衣室与化妆间、洗手间的空间活化成楼层整体设计的重要一环。
       依托当地独特的茶文化风情与得天独厚的云海景观,大面积落地窗的设计能让室内景观视野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张,也更好地将外部自然环境引入到室内。
7.3低层住宅云顶宅院住宅组团
       云顶宅院地处场地内部最高点,场地条件优越,景观视线最佳,三面采景,云海景观,自然茶田,古茶林尽收眼底。场地坡度3°—8°之间,周边地被环绕,茶林——茶田交相映衬。基于云顶茶文化聚落的设计理念,,部分茶林延续到场地内部,采用保留的设计理念,将树木与建筑相互融合,并在林间设置林荫小道,漫步其中,仿佛置身自然当中,密林掩房,最大程度上可忽略建筑的存在。
       云顶宅院建筑层数为三层,首层顺应场地地形,设置庭院空间和火塘空间,院内种植一棵4月熟的果树。每当春茶成熟时,主人驱车来此,建筑内部依然是繁茂的景象,在空闲之余可在院内品茗、摘果。首层设置客厅、餐厅、厨房等家庭公共空间,空间全部围绕庭院和火塘空间布置,建筑自带泳池,建筑处于山林、水景中,会客厅与泳池空间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会客之时,茶林远景与水体近景交相呼应。
       二层空间设置两间次卧和起居室,茶室,同时大面积的露台可以保证住户对云海景观及远山茶林的观景需求。顶层主卧空间在使用空间上室最大的,其在满足日常功能的前提下,增设收藏室,楼梯上来即是主人的收藏陈列品,同时主卧也自带大露台,周末之余,约上好友,尽享良田,云海美景。室内空间的氛围营造上,依托景迈山区域独特的民俗文化,多使用木材进行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当地的地域景观从延续到建筑室内空间。室内空间还化用当地村寨当中出现过的格栅、纹样,结合一芽两叶图腾组成格栅,划定空间。

7.4办公酒店主楼建筑组团
       由于来到此地旅居度假的多为经济富裕的商务人士,因此在功能策划时,加入了共享办公空间的设计,整个酒店的定位也是办公度假酒店。
在整体功能的设计上,采取分体式的功能组合方式,将后勤功能置于吊层,通过垂直交通服务各个楼层。大堂、餐饮、休闲、游泳健身、办公各成分区。动静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尤其是各个功能区间均朝向景观面最好的东面,能够在俯瞰山谷台地茶田的同时享受云海美景。
       在造型处理上,结合当地的布朗族传统村寨,设置木材、毛石贴面,营造石台基与木屋身的视觉效果,结合当地的大坡度歇山屋面,尽显景迈山的布朗族特色民族风情。加上采用大量的架空空间或气候开场空间,将大体量的酒店主楼分解为数个小型的建筑体,配合尺度示意、比例均衡的歇山、悬山坡屋面设计,在树林的环绕下,俨然是一座新生、流淌着现代生却又充满民俗风情的布朗族村寨。
       在细部空间设计上,不仅呼应当地的民俗文化,还融合了当地的民俗生活习惯,引入火塘文化,将传统的布朗族餐桌与火塘进行了组合,结合细部装置设计,创造性的将火塘空间改造成能在品茶与餐饮两种使用状态下灵活切换的新式火塘。
7.5办公酒店客房建筑组团
       在酒店客房的规划上,我们共设置了客房15间。分为三类户型。
       第一类客房房型,面积66平方米,起居室、卧房、洗手间形成三进空间,全部面向景观面打开,无论是在起居室活动、在浴缸休憩或在阳台品茶,都能够获得最好的景观朝向。近处是层叠的布朗族风情歇山屋面,远处是茶田与云海、远山,意趣高远,闲适淡雅。
       第二类客房房型,面积132平方米,仅设置一间,作为套房使用。不仅保持了第一类户型的优点,还将起居室空间作为建筑空间的中心,结合图腾纹样的装饰,将空间的秩序感与精神性物化。
       第三类客房房型,面积50平方米,设置十一间,是主要的客房组成房型。其特点在于,不仅保证了起居空间的景观,还将露天庭院引入到客房空间中,可步入的露天庭院可根据需求作为火塘或室外淋浴区域。
7.6茶仓工坊建筑组团
       茶仓工坊位于场地东北处,周边布满茶田,设计之初,结合光照、通风、氧气、湿度等因子对茶储发酵的影响,茶仓空间隐匿在山地当中,为让建筑与场地更好地融合,采用覆土接地的形式,一方面满足茶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茶田景观的延续。采用可上人种植屋面,将茶田延续到建筑屋顶,屋顶成为游客体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观景的重要平台。
       建筑室内的工坊空间充分考虑制茶整个流程,将制茶的工艺顺序分解到建筑空间内,在满足制茶的工序条件下,加入游客参观体验流线。茶仓工坊在完成功能属性后,融入公共属性,成为场地上具有交往性质的场所。
       场地周边缺少让人停留与休憩,交往的场所,茶仓工坊本应是生活化的场所,同时也是对于聚落生活文化的延伸,应该在茶仓工坊处加入生活化交往体验空间。她即使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体验,也是对精神性的一种探索。建筑内部空间延续了部分的茶田,景观渗透到建筑内部,同时设置部分大台阶,大台阶既可以满足工作人员日常的休憩,又是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交往攀谈的一个重要空间,日常节日中具有代表性的表演也可在此进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回归到乡村当。


八、结语
       携带着产品开发与区域协同开发视角切入景迈山场地进行办公度假酒店设计与可售物业设计,会得到与课程设计截然不同的体验。景迈山作为茶文化的物化载体,是当地茶文化能蓬勃发展的物理支柱。对景迈山的开发与利用也应尊重自然,尊总当地传统民俗风貌,在保护地域景观、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发展的方式下促进当地的良性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zxj

积分:6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