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2016-07-02 发布
首页 / 毕业设计 3268 1 0

1626884543

积分:59

私信

冶(基于《剩山图》创造古典庭院园林),即为冶园,以胜山图为主线,元朝时期这样的大背景,所创造的私家庭院。即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对古典园林的保护状态堪忧,再加上现在社会发展脚步飞快,人口呈指数增长,很多古迹都仍旧逃不过拆迁之命。因而,从古典园林入手,基于元朝胜风水格局,结合宗教文化,根据现代景观设计原理设计出最合理舒适的庭院格局,让住在其内的人们充分感受到“天人合一”、“藏风聚气”,满足私密性需要。在前期查阅文献中,了解到在元朝时期,文化融合,所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在精致中多了一丝少数民族的粗狂豪放。而古典园林的相地主有以人为中心,依山傍水,文化传承,山水相融,阴阳之道,适中居住,风水格局等特点,从而依据这些主线去寻找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元朝庭院景观的设计手法和景观配置,思考如何讲胜山图基调风格,结合现代风景园林基本原理,融入文化背景和风水理论,设计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合理空间尺度感,让人们能感受到中华文明传承的古典园林。


使用道具 举报

1626884543

积分:59

私信

全部评论

1

主题

2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来自 2#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1:51:04 | 只看该作者

风水与现代人起居的分析

本帖最后由 1626884543 于 2016-7-8 09:41 编辑

-------风水,作为中国为数不多几近失传的一门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上却是实诚的香饽饽。

        冶园,以《剩山图》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古典庭院,因此分析该设计应在元朝的大时代背景下,结合当时的政治等级制度、民生情况、作者情怀、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以及风水学设计制作而成。
        《剩山图》历经3年(1347-1350)创作完成,完成时作者年岁已高,加之退隐朝廷数十载,却正值元末征战动荡时期,民不聊生。所以作者退隐山林间做隐士,游山玩水,观山描水,这才有了这幅令世人拍案叫绝的画作。
细观画作,《剩山图》中确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风水宝地。俯瞰山脉犹如一条面向东方中流砥柱的卧龙。而规划设计用地正好在龙眼的位置上,那蜿蜒曲折的河流正如随风飘动的龙须。
        在规划用地上,庭院布局首当其冲应符合风水上坐北朝南的方向;其二,院落设计为3进式院落,有效的运用了折煞与挡煞的手法,满足了不与等级制度冲突的前提下,尽显房屋主人的低调奢华;其三,庭院规划细节上不难发现,庭院正南角墙体呈锐角状态,这在风水中式非常忌讳的,但为什么还要出现呢?原因有三:(1)为保证户主不受极阴的伤害。因为在风水中,正南方属极阴之地,与人的元气相冲,对人不利。此时这个锐角的出现有效的破煞,从而保护户主不受伤害;(2)为满足风水中门不相对的挡煞折煞手法;(3)受庭院所在地的地形、地势以及面积影响。
或许很多现代人或许不信所谓的风水学,但其实它的存在与流传是有据可依的。就拿上述的三个“风水”问题做解释。其一,《剩山图》灵感来源于江浙一带的富春山,而江浙自古以来都是水乡、鱼米之乡的代名词,为保证居住空间内既有充足的日照,又不会直射进屋中,故南北通透的方位为佳;中国地处北半球,江浙一带又属温带季风区,所以常年风向基本为西北方向的季风,因此,房屋内自然是北边比南边干爽通透,人常住在此不易生病。其二,庭院设置为三进院落,且大门不相对,有效的防止庭院内的穿堂风,从而减少户主感冒发烧的几率。其三,设置为锐角让人从心里对其产生抗拒心理(地方狭窄),不愿深入探索(主观减少伤害);锐角墙角位处正南方,属庭院内相对最阴冷、潮湿之处,人在此待久了容易患风湿、关节炎等病症(客观科学依据)。
        作为现代人,风水可以不是人们做事、行动的唯一或重要准则;但却不可忽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我们要在传承中进步,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