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东莞松山湖中心区通湖礼廊一期

2022-08-25 发布
首页 / 设计类 1494 0 0

本色营造

积分:64

私信

本帖最后由 本色营造 于 2022-8-26 15:20 编辑







山水之城,科学中心
Mountainous City |Scientific Hu


东莞松山湖片区位于位于东莞南部,紧邻深圳光明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山水骨架和优美的湖光山色而闻名,片区内分布有华为总部、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等众多知名高科技研发企业和院校。



2020年,被列为第四个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后,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成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它将是融合科学创新、文化交往和自然景观的新一代城市中心。


城市升级带来公共空间的质变
Upgraded cityevolves the public space


项目缘起于松山湖片区发展定位升级后,以核心滨湖公共空间为载体,对松山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活进行升级示范。场地空间从原本单一的市政通道,通过景观改造成为集形象展示、市民生活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此次设计范围通湖礼廊位于松山湖片区的中心区,北侧衔接松山湖中央公园,南侧抵达松山湖湖岸,东西毗邻松山湖管委会和城市生态展览馆,全长1.1km。


▼ 优良的自然基地,但与城市空间相对割裂

继承自然空间,激发人文生活
Inherit the natureIntroduce new lifestyles



设计之初在与规划专家和业主的沟通中,如何在尊重松山湖原有山水骨架和承袭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创造属于松山湖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了这个项目设计的起点。
保护原址大树,人工避让自然,梳理湖岸和植物群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生长环境,以植物作为主角塑造空间,展现自然之美成为本项目设计的基调。
▼ 植物梳理后舒展的大树林下空间



自然景观本身并不需要人的赞美与欣赏,相反是人对自然存在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我们渴望走进自然、触碰自然。市民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对空间的使用也经常能够带来惊喜,只有人的使用才能给一个城市开放空间带来无限的活力,同时也完成对空间的完整定义。

▼ 面向湖岸的草坪“观看席”




▼ 鼓励停留的林下空间

▼ 可嬉戏、可躺平的下沉空间




三大改造策略:
1. 营造开放安全的植物群落
Create open andsecured vegetation system

清理原本盘踞在湿地和林地间的入侵品种,改善水生植物品种,重新梳理植物群落,在保有原生性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提供市民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



▼ 城市湿地空间变得可亲近、可停留、可互动


▼ 通透的视廊提供了更多的观赏角度,也提升安全性



2. 重塑空间序列,消融固有边界
Reconfigured space |Flexible boundary
通湖礼廊南段,原为车行道,两侧行道高大繁盛,空间序列感强烈,因使用率较低,此次改造将其功能重新定位为一条步行通廊,设计通过对林荫下方原本乏味的步行空间重新梳理,打破原空间序列的限定,形成交织错落的场景和充满趣味的体验。


▼ 交织错行的林下漫步空间

▼ 呼应水文特质的水景

▼ 静水面花园

▼ 延续自然山地语言的种植空间

▼ 温馨精致的夜景照明


现状的公共空间,虽有茂密的植被,但种植空间被清晰的边界严格界定,人与自然空间被划分成了彼此独立的系统,原有的景观空间实则是一个道路系统+绿化系统的组合,缺少有机的整合,设计希望通过对这个部分的渗透重组,消除原有界面的刻板印象。

▼ 重组整合后错落有致的庭院空间

▼ 软硬景重叠交错

▼ 给大树充足的生长空间



3. 有机植入慢行系统
Greenway Integration

原有市政体系较为单调,电动车、自行车和人行混行,侧重快速通行功能,设计侧重打造一条可行、可游、可停的公园式的慢行系统,不但区分了自行车和跑步道,还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增设了停留空间。


▼ 优化了动线和空间功能的慢行系统

▼ 在森林中穿行的跑步道

▼伸入湿地的垂钓平台


▼ 漫步道沿途的休息空间

▼ 区分非机动车与跑步道


留给未来的弹性空间
Resilient space forfuture

通湖礼廊示范段作为松山湖中心区品质提升的序曲,也是城市发展和转型的一部分,在未来的松山湖中心区的规划中,沿着通湖礼廊逐步会形成更加丰富的城市服务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与政府和规划专家的沟通,设计预留了充分的弹性空间与未来的城市进行更好的衔接。

使用道具 举报

本色营造

积分:64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