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海绵城市背景下广州市中心城区小微湿地生态设计研究

2025-07-02 发布
首页 / 毕业论文 16 0 0

朱晓琳

积分:6

私信

摘    要
现代城市化进程使湿地面临严峻的威胁,因此诸多小微湿地正遭遇多种困境。目前我国尚未开展大范围小微湿地资源调查,较少基于海绵城市等成熟的建设理念进行研究实践。
多年来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小微湿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资源分布现状,总结研究区域小微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挖掘蓝绿资源构建生态空间结构,并提出小微湿地生态设计的优化策略。
1)通过文献研究可知国内外对小微湿地的研究多集中于乡村或城郊区域,对城市小微湿地的研究较少,缺乏与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相关的研究。
2通过ArcGIS10.8获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小微湿地总面积521.99hm2,共845个。研究发现:0.5hm2以下的小微湿地数量最多,共548个,4hm2以上的小微湿地最少,仅16个。天河区、白云区分布较多自然山塘小微湿地及乡村小微湿地;荔湾区、海珠区由于河网资源,数量次之;越秀区小微湿地数量最少。将小微湿地分为3个类型,非生态型面积小且数量最多;半生态型多分布于早期城市公园和高校内部;生态型多分布于城市郊区或大型公园内。调研部分小微湿地,生态型以外的小微湿地均存在驳岸或基底硬化问题,多数小微湿地未与海绵设施结合。
3)从宏观层面提出广州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策略,通过构建湿地网络并结合海绵理念提升小微湿地的防洪调蓄能力。从微观层面对小微湿地要素提出生态设计策略,为3类小微湿地提出地形、基底、水体、岸线和植物设计策略,提出在其周边设置海绵设施以共同起到调蓄雨水、削减洪峰的作用。
4为进一步验证构建小微湿地生态空间结构和海绵设施对其的辅助效果,通过SWMM5.2.4模拟场地尺度上小微湿地的雨洪调蓄能力,设置小微湿地及海绵设施的相关参数,运用情境分析方法,模拟不同情境下场地径流的差异。
5选取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片区进行实证研究。利用SWMM5.2.4设计5个小微湿地的相关参数。将小微湿地加入场地雨洪模型后,大部分检查井积水情况均有所缓解。在此基础上加入海绵设施,场地不同重现期情况下的年径流控制率比原始情况提升127.35%150.45%165%177.1%,比仅加入小微湿地情况的年径流控制率提升93.21%102.08%110.33%117%可知两者结合能极大提升区域的蓄洪能力,最后结合3得出的策略对案例地进行设计。
本研究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小微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资源进行调查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小微湿地生态空间结构及优化设计策略,希望为高度发展的中心城区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微湿地;海绵城市;生态设计;雨洪管理
园冶杯-海绵城市背景下广州市中心城区小微湿地生态设计研究-朱晓琳.pdf.pdf (1004.7 KB, 下载次数: 0)

使用道具 举报

朱晓琳

积分:6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